top
请输入关键字
国家植物园(北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4 年度科普绩效自评
作者:国家植物园 时间:2025-01-16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国家植物园(北园)构建了以园党委为核心枢纽,副园长专项分管,科技科专业指导,科普馆作为主要执行核心部门的严密科普工作组织架构。科普馆团队由 13 人组成,设立馆长、副馆长职位,形成了涵盖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完善人才梯队。单位制定了系统的科普工作制度,具备长远的五年规划以及年度详尽计划,并将参与科普工作纳入科研人员重要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激励科研人员深度参与科普工作。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国家植物园(北园)全年对外开放(极端天气特殊情况除外),每年接待游客量约达 400 万人次。园区内建有科普馆,其展示面积达 1590 余平方米,同时还拥有面积为9800 平方米的热带展览温室,这两个场馆均在科普教育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职能。

2022 年,伴随国家植物园的正式揭牌,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全面完成提升改造工程。此次改造对空间布局及展示方式进行了创新性变革,极大提升了游客参观的舒适度,使其科普教育核心功能得以更充分发挥,成功打造成为首都植物文化展示以及国际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整个展区展览总面积约 1590 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由谷生厅、远志厅和草木绘馆共同构成。



谷生厅以 植物改变人类生活为主题,涵盖食用植物、饮料植物、纤维植物、木材植物、药物植物、能源植物等丰富内容,分层次全方位展示植物为人类生活所提供的多元价值。草木绘馆展览以国内外著名植物科学绘画为题材,定期更新专题展览内容,通过艺术与科学的精妙融合,形象且富有艺术感染力地再现植物的自然形态与内在特征,旨在引导公众关注自然本身,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的紧密关系。远志厅展览以植物及相关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延展性内容为主,定期更换主题与展览内容。通过一固定展和两临展的有机组合,形成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相互补充、交相辉映的陈列结构。为更好地开展公众科学传播工作,馆内设置两个活动教室,全年定期为青少年及亲子家庭开展科普讲座、系列课程、科学探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科普工作是国家植物园的核心职能之一。国家植物园(北园)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根本宗旨,全力推动科普与科研协同发展,犹如双翼齐飞。充分发挥自身生物多样性丰富、空间广阔、科技人员众多等资源优势,精准定位不同受众群体,构建起以植物知识为核心、万物知识为辅助的知识网络体系;打造以科普馆为根基、园区为延展的科普空间布局;组建以专职科普人员为核心力量、全园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的科普专业队伍。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持之以恒地打造 万物共生大讲堂”“专家带您识花草”“植物园里的自然观察课等深受公众喜爱的品牌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平台聚合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融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普达人以及社会团队和志愿者团队等多方面合力,构建起大科普发展格局。

2024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实施 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国家植物园(北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全力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植物园(北园)不断拓展科普新空间,积极与政府部门、自然之友、学校、社区展开深度合作,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携手共进,实现植物园科普与研究的深度融合,使科普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科普活动以成熟的 TEP 模型为基础,积极推进 4 5 4 人群活动项目,确保科普活动月月开展,全年服务公众不间断。全年累计开展生态博物课、植物园里自然观察课、自然的礼物、印记自然之美四大类活动,以及《万物共生大讲堂》《专家带您识花草》两项品牌活动。坚持开展公益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累计开展活动 139 次,线上线下服务公众约 36 万次,媒介受众达 75 万人次,接待行业交流 42 次约 1000 人,有力促进行业交流。全年累计服务公众超过 100 万人次,形成了辐射社会与植物行业的广泛科普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了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本年度国家植物园(北园)获评由中国科技部、中央宣传部联合评选的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 典赞时刻・2024 首都科普科普阵地等 3 个奖项,获评全国科普日暨北京科学嘉年华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活动等 4 个奖项,获评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普创新活动 1 项,指导学生获得小院士及自然观察一等奖,全年累计荣获 10 个科普奖项。国家植物园(北园)始终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指引,持续加大科普投入,全方位保障科普事业的有力推进。从长远的科普规划制定到具体的年度计划安排,从专业科普团队的组建到社会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再到多元媒介载体的有效运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筑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科普工作保障体系,为生态文明科普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国家植物园(北园)以重要主题日活动为契机,在积极参与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重要活动的同时,紧紧抓住生态文明教育核心,在世界环境日及国家生态日期间精心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提升全民生态理念。

其一,在全国科技周期间,组织开展 科韵自然,创新活力分会场活动。以市公园管理中心为核心,下属 15 家单位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共同组织开展 60 场次活动,活动持续两天,吸引约 1 万人次参与,累计发放各类书籍、图册及科普产品约 6 万份。

其二,全国科普日期间,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群体,涵盖所有年龄段,以 遇到植物,了解生物多样性之姿为主题,通过多地、多项目持续推出科普活动的方式服务社会公众。在各项活动中,向公众发放了 3 本科普图书,6 种科普图册,以及各类特色科普产品约 5000 份,助力参与者深入吸收科学知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内涵。整个活动期间累计服务公众 11000 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全民科学素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成功举办贡献了力量。

其三,以世界环境日及国家生态日等为契机,针对青少年亲子家庭这一受众群体,组织开展了 描绘美好环境鸟类多样性调查生态保护科普活动。以科学知识为引导,以实践活动为方法,为参与者构建起以物种为核心、以生物链为概念的科普知识框架。

其四,将科普深度融入教育体系。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携手国家自然博物馆精心编撰《多彩大自然》科普图书,并以该书为基础面向全国科学及生物老师开展专业培训。此次培训吸引 5000 余名教育工作者线上线下齐聚,共同汲取专业知识养分,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将生态知识广泛传播到校园教育之中。此外,还专门为科学教师设置了以叶子为切入点,从植物基础形态认知入手,激发植物功能科学探究,融汇科学家精神教育的系列培训课程。为大兴区及昌平区科学及生物老师开展集中培训,为海实附小的学生定制开展探究课程,协助师生拓宽知识面,深度挖掘基础科学背后的研究性科学内容,激励师生积极参与青少年创新大赛、环球自然日比赛及小院士等赛事。切实达到了科普教育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的核心目标。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国家植物园(北园)持续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在政治理论学习、意识形态管控、精神文明建设和红色文化宣传等方面扎实推进工作。以国家植物园揭牌两周年为重要契机,围绕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科研科普成果、园林园艺展示、文化活动展览等丰富内容,全面开展科普宣传工作。2024 年,相关传播内容 2 次登上新闻联播,3 次登上人民日报,主流媒体报道相关资讯达 1 万余篇次,获评北京日报北京号年度最具传播力奖。国家植物园官方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 115.36 万,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参与科普活动信息的重要渠道。全年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国家植物园)发布科普文章 1000 余篇,科普活动招募信息 80 条,累计阅读量达 1000 余万。国家植物园官方微博账号粉丝 7.9 万人,是公众了解国家植物园花讯及科普知识的重要平台之一。全年阅读量 152.2 万,转发 367.8 万,在满足公众线上获取科普内容需求的同时,充分展现了国家植物园的功能与价值。

(六)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全园共有职工 466 人,其中科技工作者 194 人。在科普工作中,国家植物园(北园)举全园之力,构建起以科普馆为核心,全园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网络。科技人员不仅积极参与 专家带您识花草”“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项目,还深度参与园区科普展览展示工作,为公众打造优质的科普空间。此外,国家植物园(北园)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起长效志愿服务合作机制。千余名高校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 8000 小时,服务覆盖 33 个节假日,在秩序维护、咨询解答、科普宣传等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为公众营造更加温馨、顺畅的游园体验,助力生态和谐氛围的营造。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81 万。

——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专职科普工作者 13 人,兼职 140 人。

二、特色工作

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品牌活动建设

国家植物园 万物共生大讲堂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科普教育活动。该活动旨在为全国中小学生及其家庭群体搭建一个国家级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植物科学文化传播平台。大讲堂汇聚了众多科学家、科普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讲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科学发现与思考过程,打造了一个思想交流与文化传承的公共空间。作为中国首档专注于植物科学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纯公益科普讲堂,不仅有力推动了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生动讲述 中国植物故事,充分展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每年度举办 30 余场科普讲座,线上线下覆盖受众逾 30 ,显著提升了公民科学素养,实现了科普教育的重要社会价值,为构建生态文明贡献了积极力量。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过程中,国家植物园(北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存在一定不足:其一,在全面发挥科普教育核心功能方面,与世界一流植物园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科普展示和活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二,行业领军人才数量相对不足,人才储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建立畅通的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其三,在精细化品牌活动提升方面,如提升品牌活动品质、创新文旅融合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目前暂无针对性建议,后续将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一、国家植物园(北园)简介

国家植物园总占地面积约300公顷,收藏植物逾 1.7 万种(含品种)其中包含近千种珍稀濒危品种。国家植物园(北园)占地面积达 218 公顷,每年接待游客约 400 万,是公众亲近自然、感受植物魅力的重要场所。园内设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际海棠品种登录中心,在 20 多个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科普馆占地 2670 平方米,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热带植物展览温室占地 17000 平方米,展示几千种植物,是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科普团队专业且完备,致力于 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每年举办 30 余场展览和百余场科普活动,服务公众约百万人次。植物园因其卓越的科研和科普贡献,荣获多项荣誉称号,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国家植物园(北园)开放时间

3 16 —11 15 日期间

大门:开园 600;停止入园 20:00;闭园 21:00

温室、卧佛寺:开园 8:00;停止入园 17:00;闭园 17:30

11 16 —3 15 日期间

大门:开园 6:30;停止入园 18:00;闭园 19:00

温室、卧佛寺:开园 8:30;停止入园 16:30;闭园 17:00

科普馆全年开放时间:9:00 - 16:30

国家植物园(北园)温室、卧佛寺、盆景园、曹雪芹纪念馆、科普馆星期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